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14项民航系统章程
3月11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草案)》等14项民航系统规章及《交通运输(公路水路)基本建设中央投资管理办法(试行)》(送审稿)等。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草案)》《民用航空飞行签派员执照管理规则(修订草案)》。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部署要求,按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民航法律法规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研究和解决问题,主动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同时会议强调,要按不断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制度,促进交通运输中央专项投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综合信息
中国首条跨越内湖泊重载铁路桥梁完成主塔墩施工
3月3日,随着蒙西华中铁路洞庭湖大桥4号主塔墩成功封顶,中国国内首条跨越内湖泊的重载铁路桥梁就此全部完成主塔墩施工。
蒙西华中铁路洞庭湖特大桥以其结构设计形式新颖,施工技术难度大,在国内外同类桥梁中具有四项第一:一是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铁路斜拉桥;二是世界首次在斜拉桥上采用钢箱钢桁结合主梁形式;三是世界首次在斜拉桥上采用先架设、合龙钢箱梁,然后安装合龙钢桁梁的施工方案;四是国内首次在铁路桥上采用中塔长加劲索。
洞庭湖大桥全长10.4千米,其中,主桥长1.288千米,采用米钢箱钢桁结合型钢梁结构,共3座主塔墩,当天封顶的4号主塔墩位于洞庭湖中心,距离岸边600多米,高154米,共计29个节段,设计使用钢材2528.13吨,混凝土11721.02方。塔柱采用标准高度6米的全液压系统爬模,此次完成的节段高5.2米,混凝土140方。蒙西华中铁路全长1859.5千米,是中国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连接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与湘鄂赣等华中地区,是“北煤南运”新的战略运输通道。
全国铁路运行图5月大调整 增开旅客列车300余对
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总)正组织对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进行近年来最大范围的调整,新运行图计划2016年5月中旬实施。据悉,这次调图不同于近年来多次在既有运行图基础上的微调,将对现行列车开行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大幅增开动车组列车。
此次调图计划增开旅客列车300余对,是近年来铁路实施的最大范围的列车运行图调整,也是增量最大的一次调整。调整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客运特点进行。首先是突出高铁品牌,以京沪、京广高铁为主骨架,重新编制高铁运行图,大量增开动车。同时为满足旅客夜间旅行需要,增开夜间动车组列车。此外,此次调整注重服务城镇,突破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要节点的普速列车开行模式,大量增开地级城市间始发、终到普速列车,重点安排三、四线城市站点,进一步改善中小城市间的交通条件。在中西部区域增开列车100对,中西部各省区均增开跨区域列车。
沪通长江大桥沉井基础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3月9日,世界最大桥梁沉井基础——沪通长江大桥28号主墩沉井终沉到位,标志着全桥沉井基础施工取得关键性的重大突破。
28号墩沉井基础长86.9米,宽58.7米,高105米,总面积达5100平方米,总重量达3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公铁两用斜拉桥沉井基础。自2015年9月23日开始,28号墩沉井基础进入最后阶段的下沉施工,至2016年2月24日结束,历经了150个昼夜。将这个12个篮球场大、35层楼高的“巨无霸”沉入江底,绝非易事。大桥建设者们先后采用井孔内抓泥、高压射水、增加大直径吸泥机、弯头吸泥机、超声波声纳检测仪器检测、水下机器人井孔内探测、刃脚泥面爆破等方式进行协助沉井下沉。沉井井孔内的杂物被不断“取出”,沉井下沉施工出现关键性转折,突破了施工“瓶颈”,最终取得了沉井基础施工的重大胜利。
西部交通建设
全球内河单向通航能力最大船闸群在广西运行
被视为千里西江“咽喉”的广西长洲水利枢纽第四线船闸3月1日成功试通航。长洲水利枢纽年单向通过能力达到1.36亿吨,是目前世界上内河单向通过能力最大的船闸群。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广西梧州市上游约12公里的西江干线上,是西江下游广西境内的最后一个梯级,以发电和航运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淡水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当天上午11时,15艘千吨级船舶有序通过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宣告试通航成功。目前,该枢纽四个船闸全部进入运行状态,3000吨级船舶可畅行西江,从广西贵港市直达珠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地区。长洲水利枢纽四座船闸的联合调度,使长洲水利枢纽年总通过能力由原来的4012万吨提升到单向1.36亿吨,是中国规模最大、船闸输水平板阀门尺度最大、最节能的船闸。
新技术新工艺
软科学研究成果支撑新版行业技术政策推陈出新谱新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深入西部山区,桥隧比不断提高。隧道建设过程中有一项混凝土施工工艺称之为干喷技术,因工艺简单、易操作、混合料输送距离长,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干料与水混合不均匀,水灰比不易控制,回弹率高、粉尘大、质量不稳定,硬化后强度低,严重影响施工环境和施工质量。这项技术在今后将被严格限制使用了。新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主要技术政策》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新版《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主要技术政策》的研究编制工作历时三年,所依托的交通运输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政策研究”已于近日顺利通过验收。《技术政策》包含了“推广应用、鼓励应用、支持发展、限制使用”四类技术政策导向。其中,推广应用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利于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先进、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应用已有一定基础,需要继续改进完善的技术;支持发展目前技术尚不成熟,但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技术;限制使用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产业政策要求,且已有先进成熟技术替代的技术。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导入服务区研究》课题正式启动
3月10日,由中国公路学会、青岛市高速公路管理处、长沙理工大学、杭州瑞德·智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平度市农业局及嘉兴市嘉通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导入服务区研究》课题正式启动。
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巨荣云在课题大纲讨论会上表示,作为全国该领域的首个课题研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导入服务区研究》具有示范性和开拓性的意义,应按照“可学、可鉴、可持续”的要求,朝着兼备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方向开展研究;为深入推进课题开展,课题组一行专门前往山东平度服务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调研走访了国家地标产品——马家沟芹菜博物馆和青岛乐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对平度服务区和平度地标产品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海外传真
美国将试点利用通信技术改善交通状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交通部与恩智浦半导体(NXPSemiconductors)日前宣布,它们将合作开展一个试点项目,该项目旨在利用通信技术减少交通拥堵和加快道路通行速度。
该项目的名称为“智慧城市(Smart City)”,美国各城市可通过参加竞标赢得实施该项目的机会。恩智浦和合作伙伴Cohda Wireless将向胜出的城市提供无线通信模块,该模块能让汽车安全地交换数据,如一英里以外道路发生的危险警告,从而防止事故和改善交通流量。
美国交通部称,当出现桥面结冰和超速车辆等危险时,汽车对汽车(V2V)和汽车对基础设施的通信可以及时向司机发出警告,从而防止80%非酒精导致的车祸。据悉有近80个美国城市参加了该项目的竞标。在2016年6月宣布最终胜出者之前,入围城市将各获得10万美元完善自己的项目实施计划。
乌克兰:将与8个国家建设联网公路
日前,乌克兰《今天》网援引波兰电台消息称,八个国家与乌克兰代表签署了建设“经喀尔巴阡”公路联合意向声明。根据该计划,“经喀尔巴阡公路(及其分支)”将穿过立陶宛、波兰、乌克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土耳其。
波兰议长马列克·库赫岑斯基表示,现在有意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已比2006年在万楚特时增加了一倍。波兰基础设施建设部部长安德烈·阿达姆奇克强调,公路每公里造价不应高于欧盟平均价格。目前尚不清楚何时将开始公路各段的建设,也未明确完成投资的可能期限。
建设“经喀尔巴阡”公路的想法始于10年前,由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四国交通部长签署《万楚特宣言》发起,旨在振兴自波罗的海至爱琴海这条古欧洲商道,计划中的“经喀尔巴阡”途经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至希腊塞萨洛尼基港,并有延伸至土耳其的支线。根据各国计划,拟在交通网络合作框架下促进中小企业、研发、工业园区合作。
俄罗斯:计划建造连接欧亚美的洲际公路
3月23日的《西伯利亚时报》报道,俄罗斯铁路局长官Vladimir Yakunin 提议修建横贯西伯利亚的公路,届时俄罗斯东部边界将通过阿拉斯加,穿过白令海峡连接亚洲与北美洲。
这项提议由俄罗斯科学院在一次会议中提出。作为欧亚经济发展带的一部分,该项目将在现有的跨西伯利亚铁路旁边修建公路网以及新的铁路网和输油管道。公路将会横跨整个俄罗斯,分别在西欧段和亚洲段与已有的公路联通。俄罗斯东西边境间的距离大约为10000公里。道路将通过远东的楚科塔地区,横跨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的苏厄德半岛相连。
根据之前CNN进行的粗略计算,从伦敦开车途径莫斯科直到阿拉斯加,里程大约为12978公里。阿拉斯加半岛上的诺姆市,即使以当地的标准来看也是个极其偏僻的地方,阿拉斯加州内没有与它相连的道路系统。诺姆与和离它最近的大城市──阿拉斯加矿业中心费尔班克斯之间的路程大约为836公里,费尔班克斯为这段跨大洲公路系统暂定的终点,在这之后就有通往加拿大和美国的发达公路网了。加上诺姆市到费尔班克斯这段还未被规划的道路和穿越海峡的路程,从伦敦到纽约的公路旅行里程约为20777公里。
新资讯
全球最大邮轮“海洋和谐”号试航
当地时间3月10日下午,全球最大豪华邮轮“海洋和谐”号从法国圣纳泽尔港下水,进行首次海上试航。试航预计将于3月13日结束,完成试航后,将在两个月后交付。当天,数以千计的人聚集在圣纳泽尔港观看这艘排水量达12万吨的邮轮试航。
“海洋和谐”号是STX法国(STX France)圣纳泽尔造船厂为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建造,2013年9月开始建造,整个工程耗费1000万工时。其耗资8亿英镑(约合74亿人民币)打造,长361.8米,宽65.8米,高64米,有18个甲板,重22.7万吨,比此前世界上最大的两艘邮轮──“海洋魅力”号和“海洋绿洲”号还要宽1米。
据悉,“海洋和谐”号的下次试航将于4月底前进行,如果所有试航都成功,其将于5月沿着地中海驶往英国南安普顿港口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口,进行首次正式航行。
IMO认可我国E航海战略提案
日前,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由我国代表团围绕E航海战略提交的提案《综合导航系统性能标准新模块草案建议》,获得与会代表广泛认可,代表一致同意由我国牵头协调该标准新模块的制定、完善工作。
这是IMO全面推进E航海战略十年来,我国首次在该领域作为牵头协调人,表明我国在E航海战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事事务中的话语权。
综合导航系统性能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作为推进E航海战略五项优先完成任务之一,备受我国海事部门关注。本次提交的提案,是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部署协调下,由深圳海事局(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航行安全、通信与搜救分委会秘书处)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共同拟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