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西部交通科技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订阅方式

银行转账:

账号:45001604258050700296
帐户名:广西西部交通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南宁新民路支行
邮政代号:48-174

咨询热线

0771-2108219

投稿说明

1. 本刊所发表作品均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编委会和编辑部的立场。


2. 本刊对来稿保留修改权,有特殊要求者请事先声明。请勿一稿多投。


3. 稿件自录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同时许可本刊转授第三方使用。若作者对此有异议,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4. 本刊所载文章,均经作者授权,任何转载、翻译或结集出版均须先得到本刊编辑部和作者的书面许可。


5. 来稿一律不退,如3个月后未见采用通知,作者有权将稿件另行处理。


6. 本刊采用绿色印刷,选用环保型纸张、油墨、胶水等原辅材料,生产过程注重节能减排,印刷产品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驿站(2016年第9期)

本站2016-11-23 10:28

                  

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2017年起施行

9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简称《国防交通法》)表决通过,自20171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该法律的出台也是我国国防交通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国防交通法》共960条,明确了国防交通管理体制及职责分工,规范了国防交通规则、交通工程设施、民用运载工具、国防运输和交通保障等方面制度。《国防交通法》规定,省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建立国防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会商机制;战时和平时特殊情况下,国家根据需要,设立国防交通联合指挥机构,统筹全国或局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资源,统一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设施设备的抢修、抢建与防护;国防交通规划应当纳入县级以上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和民用运载工具建造中依法贯彻国防要求,为增加国防功能修建的项目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因贯彻国防要求增加的费用由国家承担;承担国防运输任务的公民和组织应优先安排国防运输任务,相应发生的费用由使用单位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支付。

 

                 交通运输部推进建设港船污染物处置设施

  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编制指南》(简称《编制指南》),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加强港口、装卸站、修造船厂和船舶污染物防治工作。


《编制指南》明确了建设方案的编制原则、范围及主要内容,沿海和长江干线原则上按照“一港()一方案”编制,其他内河可按照“一省一方案”编制,针对能力缺口提出建设内容,并相应明确运营和监管方案以及保障机制。各有关交通运输(港口)管理部门要会同海事、工信、环保、住建等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按照相关要求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方案编制工作,报请当地政府发布实施。下一步,为协同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就设施运营管理、政策支持和联合监管机制等研究制定相关措施。

 

综合信息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合龙   

910日,由贵州、云南两省合作共建的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黔滇界)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实现合龙。桥面至江面高差达565米,超越之前世界第一高桥四渡河特大桥的560米,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毕都高速公路全线预计2016年年底可建成通车。通车后,云南宣威至贵州水城车程将从现在的4 ~5小时,缩短至1.5小时。   

北盘江大桥地处云贵高原山区,位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腊龙村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乡交界处,横跨尼珠河大峡谷,是杭瑞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桥梁工程。大桥于2013年开工建设,其中云南方出资5.37亿元,贵州方出资4.91亿元。建成后的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离河底垂直高度565米,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桥,同时还以主跨72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位居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世界第二,仅次于贵州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鸭池河大桥 

中国首列可在空中运行的轨道列车下线

悬挂在空中,长着熊猫脸,可以优美弧线运行……近日,一种可在城市或景区上空运行的轨道列车,在中国中车旗下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这是中国首列可以在空中运行的轨道列车,而研制该空中列车的中车浦镇公司前后只用了4个月时间,创造了研发史上的奇迹。

据悉,空铁列车,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车辆,作为一种轻型、中速、中运量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是一体化、多模式、立体公交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首列空铁采用新型大容量电池牵引,采用全焊铝合金框架结构加复合材蒙皮技术,实现了车体的轻量化,具有美观舒适和隔音隔热的特点。列车采用橡胶轮承载,有噪音更低、爬坡能力更强的特点;采用自锁式悬吊机构,结构安全性高,动力学性能更优秀,保证了列车具有超强的曲线通过能力和全天候运行能力。国际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空铁列车技术,国内是完全空白,研发难度极大。下阶段,空铁列车将进行各项技术试验,在充分运行考验后,才能投入试运营。 


                                   国内最大内河沉管隧道管节安装完工

 831日,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承接的国内最大内河沉管隧道——南昌红谷隧道工程最后一节管段浮运安装工作顺利完成。至此,该项目管段安装工作全部完成。

南昌红谷隧道座落在南昌,位于南昌大桥、八一大桥之间,主线全长约2.65公里,其中过江段总长1329米,分为12节管节,每节管节长90115米、8.330重约222.8万吨,是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管节浮运航道最长的沉管法隧道。红谷隧道计划于2017年建成通车,其中12节沉管管节的浮运安装、航道疏浚、桥梁防撞设施安装、基槽爆破开挖、回填等专业分项由广州打捞局负责施工。红谷隧道采用“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两岸城区路网衔接,红谷隧道的建成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加快“一江两岸”城市格局的形成,加速南昌的国际化都市进程。 

                       “一带一路”框架内首条铁路建成

当地时间824日上午,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铁路(简称瓦亚铁路)正式建成。该铁路由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承建,是“一带一路”框架内首个开工并建成的铁路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施工企业在中亚建成的首条铁路。

瓦亚铁路全长48.65公里,总投资7200万美元。该项目的建成使塔吉克斯坦铁路中段与南段实现联网,塔吉克斯坦铁路首次实现互联互通。瓦亚铁路将成为连接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国际铁路交通的枢纽,加快我国与中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据悉,项目合同工期28个月,施工单位仅用15个月就实现了竣工通车。

  

西部交通建设

                 新疆最长隧道915日开始掘进  全长约13.24公里

G575线巴里坤至哈密公路标志性工程东天山特长隧道已于日前正式动工建设,预计915日即可向隧道内掘进施工。全长约13.24公里的东天山特长隧道是新疆最长、海拔最高、也是综合难度最大的一条超长隧道。

为确保进度,施工单位将一年365天不间断施工。隧道北端入口位于哈密市军马场滑雪场西侧;进口处计划铺设一条7.8公里的道路,与省道303线相连接。

整个G575线项目则是起点位于哈密地区伊吾军马场西侧松树塘,与既有S303线连接,由北向南洞穿东天山,终点位于哈密市城北的S235线与G312线交叉路口,与S235线相接,路线全长76.495公里。

据悉,G575线巴里坤至哈密公路建设项目是新疆公路建设领域里的首个PPP项目,是新疆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跨越天山南北的交通运输大通道。此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新疆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改善民生起到推动作用。 

四川“最贵”高速公路在汉源开工

99日,投资约210亿元的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简称“峨汉高速”)开工仪式在四川雅安市汉源县举行。据悉,该工程项目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1.7亿元,高于在建的汶马高速公路和雅康高速公路,是目前四川省“最贵”的一条高速公路。

据介绍,“峨汉高速”起于峨眉山市,顺接乐雅高速公路乐峨连接线,与G93线成渝地区环线相接,止于雅安市汉源县流沙河,接G5京昆高速公路相连,占地7000余亩,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8横中的一条。“峨汉高速”全长约123.47公里,路基25.5,双向四车道,设计最高时速80公里,沿线需跨越青衣江、大渡河、成昆铁路等,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穿越”在崇山峻岭中的高速公路,项目桥隧比超过80%该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为五年,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成乐、乐宜、乐自、乐雅、雅西高速互通,将成为乐山、自贡、重庆等川南城市前往攀西地区最便捷的高速通道,乐山到凉山、攀枝花的路程将缩短100公里以上。  


新技术新工艺

                           全球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全预制拼装连续箱桥梁通过验收

    95日,全球首座活性粉末混凝土全预制拼装连续箱桥梁——长沙市开福区北辰三角洲横四路跨街天桥,在长沙通过专家组验收。该桥的成功实施,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活性粉末混凝土能有效提高桥梁跨越能力,从而可减少墩柱建设数量。此设计中,将原普通钢筋混凝土方案的5排墩调整为2排,同时实现了一跨过街,中央分隔带不设桥墩,有效消除了车撞风险。该桥20161月份已投入使用。

活性粉末混凝土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到实际工程,但我国还尚属首例示范性工程,首次在桥梁上、下部结构均采用此种材料预制拼装。研究者们通过该桥,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反应进行测试,研究了这种新型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反应特性,为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结构中的可靠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目前与湖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中,对此种材料的最新研究,可做到使其抗压强度高达400兆帕,这在未来很多工业和民用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首台地铁车辆永磁直驱转向架装车试验成功

97日,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地铁车辆永磁直驱转向架装车试验成功,填补了国内在直驱转向架技术领域的空白。据了解,该永磁直驱转向架采用先进的永磁直驱技术,比传统转向架节能达15%,噪音降低了10分贝。

转向架是轨道车辆的走行部,相当于人的“腿脚”,是轨道车辆最核心的部件之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开始自主研发永磁直驱转向架技术,成功攻克了永磁直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20157月,首台永磁直驱转向架组装下线,20166月在地铁车辆上进入装车试验阶段,日前完成全部试验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该永磁直驱转向架的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装车试验成功。此次国产首台永磁直驱转向架装车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直驱转向架技术的国家之一,也为国内直驱转向架未来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寿命不锈钢丝索首次应用于桥梁工程  

日前,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联合郑州大学、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桥梁全寿命不锈钢丝索开发研究”通过验收。

现有拉吊索一般采用碳素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制造,并采用PE进行防护,设计使用寿命为20~25年,但实际使用寿命一般达不到设计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在桥梁寿命周期内需要更换4~6次索,由此带来交通中断、限载、绕行等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利影响。项目组经过几年攻关,研制出了全寿命不锈钢丝拉吊索产品,该产品彻底解决锈蚀导致的拉吊索服役时间短、耐久性差等难题,提高了拉吊索使用寿命,是拉吊索养护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为我国桥梁全寿命拉吊索研究开辟新方向,有望实现一“索”定终生。该项目研制的不锈钢丝索已在浙江余杭运河大桥、三门健跳大桥等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海外传真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法规允许全自动驾驶汽车公路测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杰里·布朗日前签署一项新法案,首次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没有司机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比现行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要求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时必须有司机“坐镇”更进了一步。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早通过法规允许在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州之一,但是此前法规要求车上必须有司机监控,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而根据新法案,没有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以及司机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也将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公路上测试。新法案规定,无人监管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速度不超过每小时35英里(1英里约合1.61公里)。另外,新法案将要求测试地点限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北部康特拉科斯塔县的两处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点,其一是康科德市由一座前美国海军大型军火库改建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其二是圣拉蒙市一个包括公共道路在内的办公园区。分析人士认为,加利福尼亚州此次批准的新规可能有利于谷歌验证它的全自动驾驶研发策略比循序渐进增加驾驶自动化程度更可取。


              印度拟投入10.4亿美元实施南亚四国(BBIN)公路联通项目

据孟加拉《独立报》9月20日报道,印度拟投入10.4亿美元实施印度、孟加拉、不丹与尼泊尔四国公路联通项目,这将使南亚地区间贸易额增长约60%。该项目包括122公里Siliguri-Mirik-Darjeeling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500万美元)、60公里国道拓宽工程与123公里加尔各答新建公路工程(2.5亿美元)、115公里Ukhrul-Tolloi-Tadubi新建公路工程(2.3亿美元)、138公里Kohima-Kedima Kring-Imphal新建公路工程(2.8亿美元)。

据悉,2016年6月,南亚四国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动车运输协议,将实现客货运跨境无障碍流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新资讯

                   我国将全面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通知,部署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以下简称城轨装备)认证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安全、高效、环保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保证城轨装备符合安全、高效、绿色出行的要求,亟须运用产品认证的方式,对城轨装备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准入管理。开展城轨装备认证,是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方式,促进城轨装备提质升级、助力中国先进城轨装备产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通知提出,按照自愿性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信号系统等重点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逐步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轨装备重点产品认证全覆盖,对直接关系运营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城轨装备,依法开展强制性认证。通知要求,城轨装备认证检测机构须具有国家认监委批准的相关资质,具备与从事城轨装备产品认证活动相适应的认证检验检测等技术能力,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开展认证工作。要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认证结果的公信力。

               

                  世界最大升船机 ——三峡升船机试通航

9月18日下午,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这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建设项目。

9月181520分许,在三峡大坝上游海拔150.5米的“高峡平湖”上,“长江三峡9”游轮沿着引航道缓缓驶入三峡升船机承船厢,开启了三峡升船机首次试通航之旅。1550分许,承船厢载着水和游轮开始垂直下行,大约8分钟后就与下游海拔65.2米的江面齐平。不一会儿,游轮缓缓驶出承船厢,到达下游江面。与此同时,在位于升船机以北不足一公里处的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一艘艘载着货物的巨轮列队进出上行和下行的各5个闸室。至此,三峡工程建设者憧憬多年的“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壮观景象,正在成为现实。

据悉,承船厢载着水和船提升的整个过程都非常平稳,厢内水面几乎感觉不到任何晃动。走升船机从下游靠船墩到上游靠船墩只用了近一个小时。而过去十几年来,船舶每次经过三峡船闸过坝,往往要花三四个小时。作为通航建筑物,三峡升船机和三峡船闸一样,都是三峡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二者分别为世界最大的升船机和船闸。


 

×

扫一扫,关注微信